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

論「挑戰」



《老子》三十一章:「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為上。勝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」 

如今,國人過膩了和平日子,老愛處處「挑戰」,唯恐天下不亂。勇於迎接四面八方的「挑戰」,亦成了新中國人的美德。

挑起戰端,激使對方出戰,就叫挑戰。按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,項羽向劉邦叫陣:「天下匈匈數歲者,徒以吾兩人耳,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。」這就是挑戰。今天下之民,卻輕率言兵,亳不以戰事為苦。以至幼兒的學習和嬉戲,亦無戰不歡。

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,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,是幼兒教育要積極面對的挑戰。

「幼兒教育」大概是得罪人多,居然招人挑戰。挑戰者似乎就是那位叫「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」的傢伙。

安全、舒適、充滿樂趣和挑戰的環境有利兒童學習。

後生可畏。講現代中文的新中國人,自幼便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學習。戰事不苦,反倒充滿樂趣。

學前機構選用玩具時需要配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,要求的技巧須與幼兒的能力配合:太難,幼兒在未學懂遊戲的玩法前已飽受挫折,放棄繼續嘗試,無法享受其中的樂趣;太易則缺乏挑戰性,幼兒也不願參與。

別小看這支新中國的童子軍!在他們眼中,挑戰者不過玩具而已。挑戰者太弱,他們還不願接戰呢。

現代中文的「挑戰」,譯自英文「challenge」。英文的「challenge」很多,並不只有戰事而已。老師出數學題,考考學生,是「challenge」。第一天上班,適應新環境,是「challenge」。經濟低迷,失業者多,有待政府解決,是「challenge」。但這些「challenge」,通通都與戰事無關。同一個英文字,出現在不同場合,意思亦會略變。中文未必有完全對等之詞,善譯者,因時制宜,從不死守一個譯語。「困難」、「疑難」、「詰難」、「考驗」、「試驗」、「考題」、「難題」,意思略異,但一樣可譯「challenge」。寫「是幼兒教育要解決的難題」和「充滿考驗的環境有利兒童學習」,難道不比「挑戰」好嗎?新中國人掛羊頭賣狗肉,手在寫漢字,骨子裏卻在寫無關字面的英文。

幼兒都好戰至此,新中國政權更是動輒「挑戰」,全朝尚武:

有一种观点称,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“批评”,这种看法至少是片面的,有时还会成为一些人不负责任的托辞。近年来中国总是有少数人热衷于带头挑战社会秩序,以不配合国家稳定为荣,这种行为与中华民族21世纪的大目标背道而驰。 
信息网络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,党的建设环境、对象、手段和党的思想观念的传播面临更多的竞争,党员接触的到信息和思想日趋多元,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争夺较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,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悄然发动了争夺思想舆论制高点的“没有硝烟的战争”等等,这些都给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。

智賢和網絡到底有何能耐挑戰共黨,我不知道。只知在槍杆子裏出政權的新中國,但凡有事看不順眼,都可視之為挑戰。這是打游擊戰練出來的危機感吧。如此,不難理解為何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在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」上說出這一番話:「有一小撮反动知识分子,利用互联网,对党的领导丶社会主义制度丶国家政权造谣丶攻击丶诬蔑,一定要严肃打击。」

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五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